《周敦颐集》读书札记(李勇强)

    发布时间:2009-05-24 17:12:04  来源:  作者:  点击数:

     《周敦颐集》读书札记(李勇强)

        这几日读《周敦颐集》,越读越亲切。
        先是,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和我家乡有关:周敦颐五十一岁那年“摄邵州事”,在邵阳呆了三年之久。宋人度正所撰《周敦颐年谱》载嘉佑八年五月在虔(今赣州)做《爱莲说》,而《爱莲池记碑》记载:“周子在邵州衙东北隅辟池种莲”,《湖南乡土地理志》记载:“周敦颐以永州淬摄邵州事……辟池种莲”,清雍正时期编辑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之《方舆汇编、职方典、宝庆府古迹考一》记载:“爱莲池,周敦颐先生观莲处,在邵著《爱莲说》”。(据陈光荣《爱莲说与“爱莲池”))
        不论周敦颐是否在劭阳写下《爱莲说》,爱莲池倒是真有其池。
        邵阳市志记载:爱莲池故址在城北路6号市政府院内。宋治平四年(1067)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期间,在此辟池种莲。池方形,广十余亩,与江水通盈涸。池周砌石为墙,环植垂杨。池内莲花叠瓣重楼,香幽而不实,亦不藕。据说,周子的传世名作《爱莲说》就是在这里写成的,因之称为“爱莲池”。

        当年,本人确乎寻访过爱莲池的踪迹,读《爱莲说》自然要更易体贴出其中意味:

       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 。晋陶渊明独爱菊,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   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


        其实,本人和爱莲池的关系似乎还要更进一步。清咸丰四年(1854年),“爱莲池”旁建起爱莲书院,1898年“戊戌变法”运动维新派人士滕骥创“滕氏女塾”,1911年成立爱莲女学,校歌中有词曰:“瞻大舞台,览新世界,风云变幻实离奇,练我学问,扩我知识,求高人格是为师”。1922年更名为邵阳私立爱莲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,以上便是邵阳师范的前身,而我,恰恰是邵阳师范148班的毕业生。果然亲切吧。 


        有了这份渊源,读周敦颐的《太极图说》,也就轻松多了:

        无极而太极。太极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,静而生阴,静极复动。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。分阴分阳,两仪立焉。阳变阴合,而生水火木金土。五气顺布,四时行焉。五行一阴阳也,阴阳一太极也,太极本无极也。五行之生也,各一其性。无极之真,二五之精妙合而疑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二气交感,化生万物。万物生生,而变化无穷焉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。形既生矣,神发知矣。五性感动,而善恶分,万事出矣。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,立人极焉。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,日月合其明,四时合其序,鬼神合其吉凶。君子修之,吉;小人悖之,凶。故曰:
       “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”。又曰:“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”。大哉易也,斯之至矣。
        再是,和周敦颐跨越千年的缘分似乎还有更多的惊喜,因为,在《周敦颐集》中,还发现了一首诗《题惠州罗浮山》:红尘白日无闲人,况有鱼绯系此身。关(一作“阙”)上罗浮闲送目,浩然心意复吾真。
        而本人在惠州五年期间,也是多次登罗浮山的。

[!--temp.pl--]
站内搜索: 高级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