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原创]笑看镣舞也婀娜

    发布时间:2007-12-31 23:12:18  来源:衡州文化  作者:李立君  点击数:

    近读村落草农的词《八六子 秋日梧桐》,觉得它还是在词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可赞许的地方,不禁有“笑看镣舞也婀娜”的感叹。现录其词于后:

     

    八六子  秋日梧桐

     

    已秋深。露涵焦迹。霜灰冷浸丛林。

    看晚草暗抹身黄。疏枝催落叶雨。凋零地嵌霞云。

    枯荣独秀乾坤。浪漫团铃标致。斑斓色彩卓群。

    绣艳笑芳菲。雪含梅俏。雾薰柳翠。只媚阳春。

    今我同、月动还游凤影。风鸣尚韵瑶琴。御征尘,经寒记留壑痕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此词上下两阕共91字,上阕6句,押三平韵;下阕11句,押五平韵。“八六子”一词,大概是唐人的“自度曲”,最先有杜牧的90字的,后来才有晁补之的91字的,其它,也有88字、89字不同的格式。除句式稍有不同外,其实它们的格律大致差不多。因为作者用的是晁补之的格式,这里也就用晁词来做“标准”看看村落草农的词作是如何“戴着镣铐跳舞”的吧。

    八六子  晁补之
    喜秋晴。淡云萦缕。天高群雁南征。
    正露冷初减兰红。风紧潜雕柳翠。愁人梦长漏惊。

    重阳景物凄清。渐老何时无事。当歌好在多情。
    暗自想朱颜。并游同醉。宦名缰锁。世路蓬萍。
    难相见、赖有黄花满把。从教渌酒深倾。醉休醒。醒来旧愁旋生。

    我们把这两首“八六子”一起来读一读,就会发现:《秋日梧桐》在格律上与晁词在平仄、押韵等方面基本一致,下面,我们以《秋日梧桐》为例子,把“八六子”的格律用符号标示如下(用标平声,标仄声,应平可仄的用标示,应仄可平用标示,△表示韵脚)。

    八六子  秋日梧桐

     

    已秋深。露涵焦迹。霜灰冷浸丛林。

    ●○△ ●○○● ⊙●○

    看晚草暗抹身黄。疏枝催落叶雨。凋零地嵌霞云。
    ●●●⊙◎⊙⊙
     ⊙◎○⊙◎● ○○●⊙◎

     

    枯荣独秀乾坤。浪漫团铃标致。斑斓色彩卓群。

    ○○◎●○ ◎●⊙○⊙● ⊙○●●○

     

    绣艳笑芳菲。雪含梅俏。雾薰柳翠。只媚阳春。

    ●◎●○○ ◎○○● ●○⊙● ●●○

    今我同、月动还游凤影。风鸣尚韵瑶琴。御征尘,经寒记留壑痕。

    ○○● ●●○○●● ⊙○◎●○○ ●○ ○○●○●

     

    这样,我就能看出,《秋日梧桐》与古人的“八六子”从句式、押韵、平仄都是一样的,所以,从形式上来说,它遵守了91字的“八六子”的格律要求——是谓“戴着镣铐跳舞”了。

    词的意境如何,决定“舞者”的舞姿美不美,这是又一个问题了。

    词的上阕写“秋日”的大背景,也算抓住了秋的特点了:霜露凝重、草木陨黄。其中一些词语,还很有作者自己观察世界的个性,如:“焦迹”、“叶雨”,尤其是“焦迹”又被“露涵”,那是作者对秋叶与霜露的很有个性的观察。

    下阕着重写梧桐了,作者用他具有个性的观察进行着描写了:梧桐树的叶子、种子(果子)、枝干,还有秋风。这里也有一些很有个性的词语,如“团铃”、“壑痕”,把梧桐的种子和梧桐的躯干刻画得也算是栩栩如生了。

    词中,那句“今我同、月动还游凤影。风鸣尚韵瑶琴”是满含感情的,也算是借景抒情的了。“今我同”领起后两句,“我”是树,也是作者自己吧,所以那么美好的情怀就不只是秋日梧桐的了。

    诗歌要讲求语言的精炼,精炼的方法各有各的方法,这首诗里用了:偏义复指,如“枯荣”实则指“枯”;借代,如“焦黄”;拟人,如写晚草和梧桐的句子;比喻,如“叶雨”、“霞云”、“团铃”、“壑痕”;用典,如“瑶琴”;此外有的句子还有“使动”,如“今我同”领起的句子。

    说了那么多的好话,可能会有人暗中讥笑“外行,这诗欠精练呀”,是的这诗比起唐宋大家的可能是在精练上存在一些问题,但我们抱着与人为善的欣赏眼光来看,还是要加以肯定的。写诗作文是个“遗憾的艺术”,何况精练是要与人的历练和学养“与时俱进”的,我们不要苛求作者非到大家水平才能写诗,那样,诗坛将是很寂寞的。还是俄国作家说得好:小狗不要因为大狗的叫唤,而不发声,大狗小狗一起叫吧。——这也算是对网友村落草农的支持和期待,同时也是在下斗胆敢干班门弄斧,发表以上言论的“原动力”呢。 

[!--temp.pl--]
站内搜索: 高级搜索